发布时间:2017-06-05
隔山消, 又名白首乌属龙胆目;又名,白人参。古籍记载,白首乌用于晚唐,盛行于早明,沿用至今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隔山消的种植技术的知识!
隔山消,又名白首乌属龙胆目;又名,白人参。古籍记载,白首乌用于晚唐,盛行于早明,沿用至今。
一、中药材隔山消的功效与作用
补肾益肝、乌发生发、养血益精、抗衰老之功效
二、中药材隔山消的种植技术
1、隔山消的选地整地
隔山消育苗地
选择山丘平缓地处、灌溉方便、土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育苗。冬季深翻30cm,经一冬风化后,翌年春进行多次犁耙,拾去草根、树枝和石块,整平耙细、起宽,00cm,高,0^-20cm的畦。每亩施腐熟的厩肥、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kg,均匀撒在畦上,然后浅翻入土。
选择山坡林缘或房前屋后,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于冬季深翻30cm以上,拣去草根和石块。翌年春翻犁1-2次,使土层疏松。每亩施厩肥、草木灰混合肥3000kg作基肥。施后耙地1次,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,起畦种植,畦宽50cm,高25cm。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。
2、隔山消育苗繁殖
(1)播种育苗
每年10-11月间种子成熟时,将整个果穗轻轻地剪下晒干,搓出种子,除去杂质,装入布袋或纸箱,置阴凉干燥处存放。第2年3月份,当气温回升到20℃以上时撒种。在整好的育苗地畦上,按行距10-15cm开浅沟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覆土约,.5cm厚,盖草,淋透水。一般每亩用种量1.5一2kg。播后,0天左右便可出齐苗,这时要及时撤除盖草,淋水,保持畦土湿润,同时注意拔除杂草。出苗后10^-20天,进行间苗补苗,按株距4^-5cm定苗。4月初用2%尿素施肥,次,以促进幼苗生长。大约经过90天,苗高30cm时便可以移到大田种植。此法繁殖幼苗生长较慢,生长周期长。
(2)扦插育苗
每年3月或11月份,选择,年生粗壮老熟藤蔓,最好是10月以后割去的从根头上长出的粗壮老藤蔓,剪成带有2-3个节,长,5cm左右的插穗,每50条扎成,小扎,下端蘸黄泥浆,置阴凉处待插.在整好畦的育苗地按行距15到18cm开横沟,沟深10cm,将插穗靠沟壁摆下,株距1cm左右,覆土压实,使上剪口稍a出地面,再覆盖1层稻草。注意不要倒插。扦播后要经常保持畦土湿润,遇干旱要淋水,以利插穗生根发芽。雨季则要注意排水,防止因苗床积水而导致插穗腐烂。若天气暖和,插后10到15天就可长出新芽,,个月后长出新根。约经,00天的培育,苗长15cm以上,有数条根后,便可移至大田种植。
(3)定植
隔山消可以春种或夏种。春种发根快,成活率高,但须根多,产量低,质量差.夏种(5-7月)地温高,阳光充足,种后新根易于膨大,结薯快,产量高。从苗地起苗时,苗只留基部20cm左右的基段,其余剪掉,并将不定根和薯块一起除掉,这是高产的关键。种植时,先在畦上按行、株距20cm" 20cm开种植穴,每穴种1株,种后覆土压实,淋足定根水,以保持土壤湿润。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,每坑栽苗4株。
3、隔山消的田间管理
(1)水肥管理
定植后,要经常淋水,前10天每天早晚各淋,次,待成活后,视天气情况适当淋水,苗高1m以后一般不淋水。雨季加强田间排水。
隔山消是喜肥植物,应施足基肥,并多次追肥。追肥采用前期施有机肥,中期磷钾肥,后期不施肥的原则。当植株成活长出新根后,每亩施腐熟人粪尿,000-1500kg。然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追肥,一般可再施2次,每次每亩施入畜粪2500kg。苗长到,m以上时,一般不施氮肥。9月以后,块根开始形成和生长时重施磷钾肥,施厩肥、草木灰混合肥3000kg和过磷酸钙50一60kg,氯化钾40一50kg。在植株两侧或周围开沟施下。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,均以有机肥为主,结合适量磷钾肥。每次追肥均结合中耕培土,清除杂草,防止土壤板结。
(2)搓篱摘枝
长至30cm时,在畦上插竹条或小木条,交叉插成篱笆状或三角架状,将藤蔓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其上,松脱的地方用绳子缚住。每株留,藤,多余公藤苗除掉,到,m以上才保留分株,以利植株下层通风透光。如果生长过于茂盛,可适当打顶,减少养分消耗,一般每年修剪5'-6次,高产田7次。
4、隔山消病虫害防治
(1)叶斑病:受病叶呈黄褐色病斑,严重时叶枯萎脱落。在高温多雨季节或田间通风不良时易于发病。发病初期喷1:1:200的波尔多液,每隔7^10天1次,连续2-3次。
(2)根腐病:由真菌中的镰刀菌或细菌引起,受病植株根部腐烂,地上茎蔓枯萎,多在夏季发生,种植地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,发并初期,将病珠拔除,用石灰撒在病穴上盖土踩实,可以防止蔓延;并用50%多灭灵可湿性粉剂,000倍稀释液灌根,可起到保护作用。
三、隔山消图片
以上为中药材隔山消的种植技术与管理,大家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种植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。
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