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-09-20
荆芥,中药名。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、秋二季花开到顶、穗绿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,本章我们看一下荆芥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有哪些?
荆芥,中药名。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、秋二季花开到顶、穗绿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,本章我们看一下荆芥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有哪些?
一、中药材荆芥的别名
香荆芥、线芥、四棱秆蒿、假苏、姜芥。
二、中药材荆芥的药用价值
1、来源
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.的地上部分。
2、性味
味辛,性微温。
3、归经
归肺、肝经。
三、中药材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1、荆芥的发汗功效作用
荆芥最最基本的功效作用就是发汗,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我们淋了雨或者着凉什么的时候,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喝姜茶。姜茶能够瞬间为我们的身体补充热量,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我们发汗,从而达到驱寒祛湿的效果作用。
2、荆芥治头痛功效作用
荆芥有很好的减轻头痛的功效作用,荆芥的这个方式很有用,效果见效也是很快的。当我们的头开始疼痛的时候,用姜热水炮手或者擦拭全身,这样你的头痛症状就会慢慢缓解,效果非常好,有的时候能够完全摆脱头痛困扰。
3、荆芥解毒功效作用
荆芥的这个功效可能不是人人都知道的,平日使用的几率也不高。但是荆芥解毒这个点很好用,一旦我们不担心摄入带毒的食物,当我们出现恶心这样的问题时,可以紧急的口嚼荆芥来减轻症状。
荆芥图片
四、中药材荆芥的药理作用
具有解热和降温作用;镇静、镇痛;具有明显抗炎作用;止血作用明显;小剂量使心脏心率减慢和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,大剂量能明显抑制心脏收缩直至停搏,停药后可恢复;具有抑制十二指肠平滑肌、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;具有明显的祛痰和平喘作用;抑制机体免疫功能;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及抗微生物作用;对磷酸二酯酶和腺苷酸环化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。
五、中药材荆芥成分
含挥发油,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、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。另含异薄荷酮、薄荷酮、胡薄荷酮、荆芥苷等成分。
六、中药材荆芥用法用量
用量4.5~9克,水煎服或入丸散,外用:捣敷、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用治感冒、头痛、麻疹、风疹、疮疡初起。炒炭治便血、崩漏、产后血晕。具有抑菌、解热、解痉、促进汗腺分泌、消炎和止血作用。
七、中药材荆芥配伍药方
1、治风热齿痛:荆芥、薄荷、细辛等分。为末。每服6克,以沸汤点,漱口含咽,并用搽牙。
2、治疗肿:荆芥一握,切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冷分二服。
3、治子宫不收:荆芥穗、藿香叶、臭椿树皮。煎汤熏,即入。
4、治大便出血:荆芥,炒为末。每米饮服6克,妇人用酒下。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。
5、治瘾疹:赤小豆,荆芥。晒为末。鸡子清调,薄。
6、治脚丫湿烂:荆芥叶捣敷之。
7、治小便尿血:荆芥(锉碎)一合,大麦一合(生),黑豆一合(生),甘草6克(生)。上件拌匀,用水一盏半。煎至一盏,去滓,作两次温服,食后、临卧。
荆芥图片
八、中药材荆芥配伍禁忌
忌驴肉。反河豚、一切无鳞鱼、蟹。
九、中药材荆芥的产地分布
生于山地阴坡、沟塘边与草丛中。主产于河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等地。
十、中药材荆芥的药材性状
茎呈方柱形,上部有分枝,长50~80厘米,直径0.2~0.4厘米;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,被短柔毛;体轻,质脆,断面类白色。叶对生,多已脱落,叶片3~5羽状分裂,裂片细长。穗状轮伞花序顶生,长2~9厘米,直径约0.7厘米。花冠多脱落,宿萼钟状,先端5齿裂,淡棕色或黄绿色,被短柔毛;小坚果棕黑色。气芳香,味微涩而辛凉。
十一、中药材荆芥的饮片性状
本品呈不规则的段。茎呈方柱形,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,被短柔毛。切面类白色。叶多已脱落。穗状轮伞花序。气芳香,味微涩而辛凉。
十二、中药材荆芥的采集与炮制
夏、秋季花开到顶、穗绿时采割,除去杂质,喷淋清水,洗净,润透,于50℃烘1小时,切段,干燥。
以上为中药材荆芥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简介,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。
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